搜尋

青年事工的昨日今日明日

人氣3878
管理同工 - 各樣事工 | 2013-07-29 21:16:44

討論者:吳華青長老、吳繼美姊妹、唐棣弟兄、呂允智弟兄、丁達剛弟兄、彭懷冰弟兄。

紀錄者:談梅琳姊妹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整理者:呂允智弟兄。

        一、青年聚會

 

 最早參加金山街聚會的一批青年,如廖仲捷弟兄(現在浸信會仁愛堂牧會)、查逸錕弟兄(校園團契的創始人)等。他們當年自大陸來台,大多未固定參加教會,在中山南路國語禮拜堂聚會,後來因李繼聖老地兄開始查經,他們就被吸引過來。後來在第一女中禮堂開培靈佈道大會後,主日聚會暫借植物園攝影廠為聚會所在,這時候才開始有青年聚會,由張希臻姊妹負責,地點仍在金山街李宅,此時主日學的兒童工作也開始了。後來查逸錕弟兄接下負責,青年人數增長的極快,屋子幾乎容納不下。後來因品流複雜,不能控制,不得不暫停青年的聚會,大家還是參加教會聚會,卻也有因此離開的。

 到了一九五一年建堂後,一時也未能恢復青年聚會,直到一九五二年李老弟兄赴南洋開創事工後,再翌年(一九五三年)重新開始青年聚會。當時是由張統華弟兄(現在香港靈糧堂牧會)負責,林強弟兄(現在台中聚會處配搭)幫助。一九五九年,張統華弟兄去埔心工作,這時就由林強弟兄帶領青年聚會,當時還有金丹列弟兄、陳華星弟兄一起幫忙。此時的聚會人數一直不多,聚會的型態也非常保守,姐妹在會中都遵守聖經蒙頭的教訓聚會。

 林強弟兄去台中後(一九六七年),就由陳華星弟兄與金丹列弟兄一同帶領青年聚會。

 一九六九年,因著實質需要的不同,青年聚會開始分組聚會,分青年組(高中畢業以上)與少年組,青年組在閱覽室聚會,先後的主席有彭懷冰(現校園團契南部負責同工)、程立年(在美進修)、吳澄波(任職於高雄張老師)、呂允仁(在美進修),少年組在會堂中聚會先後主席有屠德銘、屠金鑑(經商)、況頂立(在美進修)、張文雄、陳澤霖(在美進修)、呂允智(任職於電力公司)。於一九七三年,因當時情況及「分久必合」的心理再度合併。合併後至今,歷屆主席為陳宗賢(現在中正機場任職)、呂嘉穀(在美進修)、陳澤霖、丁達剛(服役中)、彭懷真(現台大會研究所進修)、呂允智、現任主席為黃志豪(現台大資訊系就讀)。

 合併後一些相關的青年事工就開始發展。一九四七年高中主日學成立,其他有國中少年團契,高三禱告會,核心追求小組等也相繼成立,整個主日學教導系統的延伸也就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。

 二、福音隊

 在金山街聚會的時候,有了新公園的福音隊,禮拜六下午,帶了樂器、單張、穿了福音背心,就利用音樂台作傳福音的工作。一九五三年組成福音樂隊,也常在新公園、植物園等處傳福音,亦常遠征北投、大溪等地。新公園的工作因政府回收音樂台而停止,福音隊重點轉向植物園。那時主日上午聚完會後,弟兄姐妹就帶著小椅子,詩歌布幅等,在植物園荷花池邊展開福音聚會,往往談到下午三點造就聚會之前才收拾回來,參加聚會,很多弟兄的講台操練就是從這裡開始的。到植物園各處草坪加設鐵欄杆之後,這個福音隊才停止。

 教會的福音工作重點轉移到主日上午的聚會,有一段時間,參加主日上午聚會的人數相當少,後來在一九七三年,由魏思道弟兄和唐賢鳳弟兄提議,以英文講道中文翻譯的方式,吸引人到教會來,再以講台福音信息,會後個人談道配合,使得全教會都為福音事工動員起來。英語講道聚會歷時三年多,再加上青年的主日學事工逐漸發展,致使今天主日上午的福音聚會,仍然相當蓬勃。

 青年福音隊,也開始了另一種型態,就是幫助各地教會,有幾天的福音事工,一九七一年有虎尾福音隊,由陳華星、左守拙二位弟兄領隊,其後數年還陸續有林口福音隊、龍潭福音隊、五股福音隊等。同工有吳繼德、程立年、彭懷冰、居乃壽等人。另外持續的有在七堵閔姊妹家的兒童主日學,也由福音隊同工每週固定去服事。

 一九七七年開始,青年福音隊漸趨穩定,以暑假出去傳福音的方式,和常人較少去的路線,在福音沒有到過的地方作撒種的工作。由陳華星和彭懷真二位弟兄負責:一九七七年去木柵菁桐;七八年去福隆,卯澳;七九年去新竹錦山,八年去台北恆巴陵山地。

 最近數年來的植物園福音隊,不定期還有舉行,多半為配合主日學工作的兒童福音隊。偶爾也有福音小詩班級及個人談道的工作。

 三、高中主日學

 在一九七四年八月開始,由青契輔導洪志賢姊妹開始的,專門針對高中生來訓練讀經,以整卷的快讀聖經一年一遍為目標。先後負責的輔導有許錦如、陳德軒、呂允智、賴張亮、吳毓琴、唐之、陳筱華等。每一屆都有班長,第一屆是黃承旺,其後是陳筱華、居上、戴醒宇、黃志豪、杜時曦、趙衛武等。聚會人數最多時約三十人,平均則二十人左右,聚會在每主日上午八時於閱覽室舉行。最近除了速讀聖經以外,也有小組查經、人物查經等。

 四、高三禱告會

 在教會開放閱覽室以後,弟兄姐妹在會堂中讀書的就以高三學生居多,在一九七五年高三禱告會正式成立之前,就有過好些屆的弟兄姊妹在面對聯考時,自然的在一起禱告了。一九六九年時吳繼揚、彭懷恩、陳宗賢、屠德銘等人是真正第一屆高三禱告會。一九七二年,陳澤霖、陳筱震、況頂立、談雲生等人及一九七四年丁達剛、楊淑中、談肖虎等應屆高三學生都有過一起的禱告。開始納入青年事工的一部份,是一九七五年,第一屆高中主日學學生升上高三時,由洪志賢姊妹帶領,彭懷真作聯絡人,每次聚會人數約廿餘至卅人。隨後由許錦慧姊妹帶領下一屆高三禱告會,陳筱華作聯絡人,約有十餘人參加。第三屆由張守亨、簡色嬌二位姊妹合帶,計有王仁杰、劉耀仁等廿餘人。第四屆由陳澤霖弟兄帶領,計有黃志豪等十餘人。第五屆,也就是一九七九年上高三,八年考大專的這一屆,由黃敦梅,陳澤霖一同帶領,學生人數達到四、五十人,為歷屆最多者。目前是第六屆,更名為香柏樹團契,由彭菲姐妹帶領,人數約十餘人。

 五、青年查經班

 前身是「核心追求小組」和「大專主日學」,前者為彭懷冰弟兄加入校園團契後,亦在青年聚會任輔導。當時高中主日學已成立,為了使得青年同工在聖經造就上有一完整主體系,乃成立此小組。起初在拜日晚,後改在拜六下午五點至六點,內容從查哥羅西書,讀「住在基督裡」、「神的門生」等書,後來以時間不適合而停止。經改時間於主日晨舉行,更名為「大專主日學」,由張惠真姊妹任班長,不久又告停止。至一九七八年秋,同工會覺得有更進一步造就學習的必要,乃由丁達剛弟兄重新開始「青年查經班」,內容為查考羅馬書,討論「五個祭物裡的基督」等。七九年夏,丁弟兄入伍,先後由彭懷真弟兄、唐棣弟兄及吳華青長老及各同工分別帶領。目前由唐棣弟兄帶查尼希米記。每次聚會約七、八人至十餘人。

 六、其他

 青年事工中,尚有詩班、兒童主日學、甘露等均是極重要的工作,需專文報導,不宜一筆帶過,故在此略而不提。其他尚有一些零星報導,均簡單提出以資紀念。

 教會雖每年皆有夏令會,然而青年事工因著特殊的情形亦偶而會舉辦小型退休會。早年為特別型態的特別聚會,用假期中之數日下午到晚上時間,安排一系列聚會。於一九七一年七月初借北投道生神學院舉辦,一九七九年初亦在會堂內舉行,一九八年夏曾借石門營地,各有兩三天,參加廿人至四五十人不等,對青年事工不無幫助。

「南海籃球隊」於一九六九年夏初次成軍,穿著「南海」球衣遠征彰化建國商專參加教會夏令會,至今已十二年了,第一代隊長邱南翔如今已身為人父,體形不復當年而「帶球」走路了,昔日之戰友羅延量,何茂成等亦天各一方。當時常在師大練球,還記得暑假中每逢拜一、三、五一大早,小將們就在球場邊一同晨更,一同練球。凡我隊友思念起往日情景,定然回味無窮,除了在每年夏令會要出戰台中隊及各地聯隊外,還經常與台北各教會球隊切磋球藝。印象中出戰過會幕堂、靈糧堂、靈光堂、大坪林貴格會及信友堂等諸隊,雖然屢有勝負,但不管每位球員還是啦啦隊員,總會發現「南海隊」對於弟兄姐妹彼此的關係加強,有相當大的幫助。至少使大家突破了只是在一起聚會的那種關係型態,使彼此更能在生活中有所關連。

 會堂後方主日學教室改成閱覽室,是很早以前的事了。最初是為了教會中的學生,後來外邊的學生也來唸書。這些年來,有很多的青年人是從閱覽室進入教會的,這種打開大門的作法,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 由於會堂對面是建國中學,有地利之便,因此也借給建中團契,建夜補團契聚會。歷年來有不少高中生信主後,也參加我們的青年聚會。其他還有點點滴滴,卻一時也記不下了。

 七、未來的發展

 十多年前的青年聚會,多為教會成年弟兄姊妹的兒女們。所以在青年聚會中,很容易發現一家家的弟兄姊妹是聚會的組成單元。今日的青年聚會,每次約有七十人左右聚會,人數雖然大致稍有增加,可是有極多的人是在學生時代才信主的,參加教會的時間並不長。可以預見的是,今後的青年福音工作,仍當以學生由尤其是高中大專生為主;而青年造就工作,就更當予以栽培,使能投入教會的整體事奉中,在真理上生命上,合乎主的心意。固然目前的青年事工中,還有一些困難存在,但我們清楚的知道,神仍然繼續不斷的把福音的異象擺在我們中間,而青年同工也有意願追求心志,承先啟後繼往開來,把福音的火種不斷地延續下去。

─轉載自30週年特刊

人氣3878

THEME_HOME >> tadnews >> 青年事工的昨日今日明日